充實“米袋子”,豐富“菜籃子”。我市抓實抓細秋冬種生產,計劃全市秋冬種面積122.3萬畝,其中秋冬種糧食7.8萬畝、蔬菜80萬畝、冬種綠肥17.5萬畝、其他作物17萬畝,努力實現來年春糧增產、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。
挖掘生產潛力 促進擴種增產
提高複種指數。組織發動農民努力擴大秋冬種生產,不斷增加糧食作物、經濟作物和綠肥作物面積,穩步提高複種指數。冬閒田較多的地區要引導和支持龍頭企業、農民合作社和種植大户開展專業化生產,帶動冬閒田合理流轉和連片規模開發。
優化區域佈局。各縣(市、區)重點抓好馬鈴薯、蔬菜、食用菌生產,適當擴種越冬甘薯、秋冬雜糧等。城市和景區周邊地區結合休閒農業開發,發展油菜、紫雲英等作物。城郊區適度擴種葉類蔬菜,確保滿足大中城市需要。各地要切實抓好良種選擇、技術培訓、訂單生產、市場營銷等關鍵環節,促進秋冬種規模化、標準化、專業化生產。
抓好生產重點。馬鈴薯生產要提前做好脱毒種薯調運工作;蔬菜生產要注意充分利用已建標準温室大棚發展高質高效的茄果類、瓜類等蔬菜生產,並採取吊蔓、套種、無土栽培等方式提高土地產出能力。食用菌重點推廣工廠化高產優質栽培工藝和專業化菌棒(筒)生產線。
堅持示範引領 提升質量效益
加大示範帶動。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產業園、農業綠色高質高效創建、有機肥替代化肥等項目的示範帶動作用,建立158個綠色優質高效秋冬種示範片。馬鈴薯生產要重點示範推廣稻草包芯、脱毒種薯等關鍵技術;蔬菜生產要積極推廣蔬菜集約化育供苗、測土配方施肥、水肥一體化、大棚栽培等高產高效技術;食用菌要加強對金針菇、杏鮑菇等工廠化生產企業的技術指導,並加大黑皮雞樅菌等珍稀食用菌生產示範;結合油菜、紫雲英等綠肥種植,打造一批秋冬種田園花海景觀帶。
突出綠色發展。抓好科學施肥,持續推進地力提升“3323”工程和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,改進施肥方式,提高肥料利用效率;鼓勵農户增施有機肥,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。推進農藥減量,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,加快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,擴大新型植保機械應用。落實好秋冬季果茶園清園措施,壓低越冬蟲口基數。
推進產銷銜接。充分發揮本地蔬菜供應鏈協會等產銷聯盟、行業協會作用,及時採集、發佈秋冬種產品供求信息,引導農民優化種植結構。圍繞我市名特優農產品,創新線上線下形式,開展網絡直播帶貨、農產品直供直銷等活動,打響遞四方速遞優質農產品品牌形象,促進產銷對接,提高效益。(記者 蘇奕斌)